“济源市政府拟对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村民进行搬迁,具体搬迁方案尚未确定,在相关方案出台后,公司将根据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相关工作。如方案具体实施,公司存在可能承担部分搬迁费用的风险。”豫光金铅在2010年12月9日发布的配股说明书中给予风险提示。
在搬迁问题尚未解决之前,济源市政府提供了租房补助。“每个6岁以下的小孩每个月给700多块钱租房补助,像我们村,每个季度都可以从市政府那里拿到几十万。”李红军说。
另外,6到14岁已入学的儿童,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在防护区以外寄宿学校就读,并免费提供营养干预食品。
然而,租房、提供营养品只是权宜之计,整体搬迁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现在市政府压力也挺大的,肯定是越早完成搬迁,花的钱越少。”李红军说。
先污染后治理之痛
作为国内的炼铅龙头企业、几十年的辉煌后,豫光金铅不得不面临历史之重。
在济源荆梁南街1号,豫光金铅办公大楼旁,本报记者看到一座陈旧的砖头平房,“这是我们最老的厂,上世纪50年代建的。”王拥军说。
这座平房是豫光金铅大股东豫光集团前身济源综合冶炼厂的发源地,始建于1957年。当年该厂30余
名干部工人深入王屋、太行二山,发现了铅、铜等矿源,当年冶炼粗铅76吨,这是豫光金铅炼铅业务,也是济源铅冶炼业的最初起步。
事实上,河南的铅矿资源并不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当地企业的炼铅工艺先进,使河南成为炼铅大省。目前,世界上的炼铅量,中国排第一;中国的炼铅量,河南排第一;河南的炼铅量,济源排第一。而几十年来,豫光金铅这家全国最大的电解铅生产企业,起着龙头作用。
早在1987年,豫光金铅就提出“工业出城,项目上山”,把厂房搬到郊区。当初,把炼铅厂房搬出去容易,只是时至今日,柿槟村周边的土地已经没办法种植庄稼;同时,由于地价、生活成本等各种因素,搬迁周边村民也更加复杂。
豫光金铅有关人士表示,济源市政府统一部署,在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土地上,着手实施防护林建设,并对因防护林建设所占用的土地,每年按照一定的农作物产量标准予以补偿。该公司预计每年需支付的补偿金总额为200万元左右,补偿时间为20-30年。
“居民集中区、疗养地、医院和食品、药品等对环境条件要求高的企业周边1公里内,不得新建铅锌冶炼项目,也不得扩建除环保改造外的铅锌冶炼项目。”国家发改委2007年3月发布的《铅锌行业准入条件》规定。
值得注意的是,1000米范围要求指的是新建、扩建项目。“我们的老项目离居民区不足1000米,不过老项目不受准入条件限制。”王拥军说。
然而,据《人民日报》2009年10月16日的报道,济源当时将豫光金铅、万洋、金利3家大型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10个村列为防护区,对区内14岁以下少年儿童进行免费血铅检测。检测结果是,这10个村的3108名14岁以下儿童中,血铅值超标的有1008人,占32.4%。
当时在济源,也有191名1000米安全范围以外的儿童接受了检测,仅有12人血铅值超标。由此可见,大量儿童血铅超标,与未严格划定安全防护距离有直接联系。
“公司所在地的涉铅环境较为复杂,济源市当地有50多年的铅冶炼史,现有炼铅企业35家,年产能高达70余万吨,且公司周边村庄处于山西煤炭外运的公路干道旁,车流量大,汽车尾气也会对儿童体内铅含量超标带来一定的影响。”豫光金铅配股说明书解释。
“市政府拟对铅企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村民实行搬迁,一方面为了居民的健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王拥军说。
豫光金铅也有新项目,2008年7月1日,豫光金铅投资4.2亿元上马了8万吨/年熔池熔炼直接炼铅环保治理工程。
本报记者在河南省发改委的网站上,查找到项目编号为“豫济市域工[2007]00304”的备案情况公示页面,该项目于2007年12月29日获得河南省发改委审核同意,并显示项目建设地点为豫光金铅厂区西边。不过,备案情况公示页面并没有指出该项目地点是否在居民区1000米范围之外。
“8万吨/年熔池熔炼直接炼铅环保治理工程项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