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铅中毒网 >> 铅中毒网 >> 专家论坛 >> 正文

热门文章
固顶文章 铅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
固顶文章 放假了,这些东西容易导致孩
固顶文章 [图文]全美约3000个地区儿童
固顶文章 [图文]六问儿童血铅超标,,铅
固顶文章 [图文]我国儿童铅中毒防治并
固顶文章 [图文]铅污染防治技术及政策
固顶文章 [图文]我会专家赴晋城开展儿
固顶文章 保护孩子远离铅污染,防止铅
固顶文章 [组图]傅松涛教授接受《新京
普通文章 六味地黄丸铅超标论文作者表
推荐文章
固顶文章 [组图]小心铅中毒会夺去巴哥
固顶文章 女子铅中毒 整月呕吐腹痛
固顶文章 铅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
固顶文章 放假了,这些东西容易导致孩
固顶文章 防治铅中毒:“蒜”你有本事
固顶文章 工业园排污致当地儿童铅中毒
固顶文章 这里还有铅中毒儿童
固顶文章 [图文]全美约3000个地区儿童
固顶文章 [组图]中国的集体铅中毒事件
固顶文章 关注铅中毒从培养绿色消费方
最新调查
 没有任何调查
  • 公务员考试试题:铅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
公务员考试试题:铅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

  说到铅,大家普遍认为铅笔中含有铅,吃铅笔会引起铅中毒,这种说法看似是对的,实则是风马牛不相及,因为“铅笔”中根本不含铅,其主要成分为石墨(碳的一种形式)和粘土。此时是不是感觉自己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欺骗。那么铅中毒是怎么引起的,以及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都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1.接触机会

常考引起铅中毒的工作有:

(1)铅化合物应用:蓄电池制造、玻璃、搪瓷、铅丹等。

(2)熔铅作业:焊接用的焊锡,制造电缆,旧印刷业的铸版、铸字。

(3)铅矿开采及冶炼。

2.毒理

(1)吸收、分布:铅主要以粉尘、烟或蒸汽的形式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进入机体血液中,主要与红细胞结合,随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各器官系统中,数周后转移到骨,并以难溶的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储存在骨中的铅与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铅保持着动态平衡。

(2)代谢:凡能影响钙在体内贮存和排出的因素均可影响铅的代谢,缺铁、缺钙及高脂饮食可增加胃肠道对铅的吸收;骨质疏松、骨折等骨疾病可导致体内储存的磷酸铅转化为溶解度大100倍的磷酸氢铅而进入血液,引起铅中毒症状发作。

(3)排泄:主要经肾脏随尿排出。

3.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主要是经口摄入,工业生产中已罕见)多表现为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绞痛;少数出现中毒性脑病。

(2)慢性中毒:(早期表现乏力、关节肌肉酸痛、胃肠道症状等)

①神经系统:类神经征(头痛、头晕、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外周神经炎(肢端麻木、袜套样感觉障碍,握力减退、甚至腕下垂、足下垂,),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恶心、呕吐、头痛、高热、抽搐、昏迷等);

②消化系统: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便秘,严重时腹绞痛(脐周,止痛药不易缓解,可持续数分钟以上,腹部检查常平坦柔软);

③血液及造血系统:轻度贫血(低色素正常细胞型),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增多。

④其它:铅线,肾脏损害,月经失调、流产等。

4.处理原则

铅吸收: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

(1)轻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可恢复工作,一般不必调离铅作业。

(2)中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原则上应调离铅作业。

(3)重度中毒:调离,治疗和休息。

驱铅治疗:首选依地酸二钠钙(CaNa2-EDTA)

对症疗法:镇静剂,腹绞痛(葡萄糖酸钙或阿托品)

5.预防措施

(1)降低铅浓度:

①加强工艺改革

②加强通风

③控制熔铅温度,减少铅蒸气逸出

④以无毒或低毒物代替铅

(2)加强个人防护和卫生操作制度:工作服,防烟口罩,洗手,淋浴,体检,妊娠及哺乳期暂时调离铅作业。

(3)职业禁忌证:贫血、神经系统器质性疾患、肝肾疾患、心血管器质性疾患。

经过本章的学习,大家对于铅中毒的知识点与考点是不是更明确了呢?那接下来我们就做道题检验一下本次学习的效果。

【例题】对于铅中毒,以下哪种说法不对:

A.腹部脐周绞痛,体格检查有压痛、反跳痛,板状腹。

B.驱铅治疗首选依地酸二钠钙

C.铅可分布在全身各组织器官,最后转移到骨并沉积下来

D.可有神经系统病变,肢端麻木,甚至出现腕下垂、足下垂。

E.可出现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点彩红细胞增多。

【答案】A。解析:具体分析见上文。

以上就是铅中毒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的具体内容了,希望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掌握铅中毒的知识点和考点,顺利地通过考试哦!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没有相关文章
    爱富迪医药铅中毒网万宝伟业卫民检测网排铅口服液力德希益童成长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2008-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 010-65383310 65384908 AFD @ afdbj.com 京ICP备14009604号-4 京公网安备110105003568号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网站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