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血铅超标事件两年后再调查
作者:21世纪经…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9/7 13:54:11

  8月19日,秋雨霏霏,没有童声的柿槟村里静悄悄。

  “前年有些小孩查出血铅超标,在那之后,有6岁以下小孩的村民,基本上都到市里去租房住。”一位村民告诉本报记者。

  柿槟村在“中国铅都”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距离豫光金铅(600531)(600531.SH)炼铅厂不到1000米。豫光金铅是全国最大的电解铅生产企业,其大股东豫光集团是济源市人民政府的国有独资公司。

  2009年“血铅超标”事件发生后,济源市意图对临近炼铅厂的村庄实行整体搬迁。

  然而,两年过去了,村民搬迁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不但村民的健康受到威胁,也使豫光金铅的发展受到影响。

  “济源市政府拟对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村民进行搬迁,具体搬迁方案尚未确定,在相关方案出台后,公司将根据政府的统一部署做好相关工作。如方案具体实施,公司存在可能承担部分搬迁费用的风险。”豫光金铅在2010年12月9日发布的配股说明书中给予风险提示。

  “我们也想解决这个问题,政府也在做工作,但历史遗留问题不是那么快就能解决的。”豫光金铅副总经理王拥军对本报记者说。

  事实上,近几年来中国各地频频发生血铅超标事件,大多数由重金属污染引起。今年5月,环境保护部启动了对排放重金属污染物的上市公司环保后督查工作,共涉及80家上市公司,豫光金铅位列其中。

  除了村民搬迁问题悬而未决,豫光金铅的发展模式也有待改进。根据豫光金铅8月25日发布的2011年半年报,该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42.63%,这样的净利润增长幅度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并不多见。

  但是,豫光金铅主营业务电解铅业务毛利率只有-4.11%。事实上,不占据资源优势的炼铅企业,一直面临着主营业务毛利率偏低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豫光金铅似乎是把未来发展把宝“押”在再生铅业务。

  3亿投入的搬迁仍处艰难中

  天空飘着细雨,打湿了宽阔平整的路面,远远望去就像一面大镜子,映衬得绿树颇为郁葱。这里是历史悠久的“愚公故里”济源,总人数不到70万,由于化工、铅锌、钢铁等产业的发展,一步步由县级市改为省辖市,最近5年的GDP年均增长率居全河南省第一位。

  从济源城区济源大道打车出发,约莫半个小时到达柿槟村。在村里转悠,未感不适,“白天还好,到了晚上,尤其刮风的时候,嗓子里会有一种发甜的感觉,腻腻的。”村里一位中年汉子这样描述。

  “我们都在等着搬迁,像我们这些年纪大的,在这里生活了几十年,心里不愿意离开。可是不搬没办法,下一代怎么办?”一位头发花白的村民对本报记者说。

  遗憾的是,柿槟村村民等了两年,依然无法搬迁。

  2009年8月底,济源这个中国重要的铅冶炼生产基地,查出近千名少年儿童血铅超标。济源市政府当时将豫光金铅、万洋、金利3家大型铅冶炼企业周边1000米范围内的10个村列为防护区,并对防护区内10个村的居民按一村一策的原则实行整体搬迁。

  但是,搬迁工作不容易。

  如柿槟村,“市政府已经给我们确定了搬迁选址,在玉泉办事处辖区的亚桥、西水屯、南水屯三个村的交界处划了一块地,总面积259亩。现在,西水屯、南水屯那两个村的基本工作已经做好了,但是在亚桥村面临阻力。”该村支部副书记李红军告诉本报记者。

  “矛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亚桥村群众认为政府征地的搬迁补偿不够,补偿价格低于当地市场挂牌价格;另外,就是亚桥村的村干部班子有内部矛盾,利用这个事件制造矛盾。”济源市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直在积极做工作,目前土地手续已经办完,并成立了搬迁指挥部,指挥长由一位济源市委常委兼任。”该负责人说。

  至于搬迁费用方面,本报记者获悉,总费用约为3亿元人民币,主要由济源市政府负责,企业也要承担相关责任。

  本报记者了解到,济源一年财政收入为40亿元左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