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对血液系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二是缩短循环中的红细胞寿命,这些影响,最终导致贫血。
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
卟啉是血红蛋白合成过程的中间物,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受到一系列转巯基酶的作用。在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铅至少在4个环节上影响其合成。(图2-1)
首先是铅抑制δ-氨基-γ-酮戊酸脱氢酶(ALAD)。ALAD是血红素合成过程中最灵敏的酶,它的被抑制使血浆和体液中的底物ALA(δ-氨基-γ-酮戊酸)过剩,最终造成尿中ALA排泄增加。
其次是铅影响δ-氨基-γ-酮戊酸合成酶(ALAS),虽然铅对ALAS的作用是抑制还是激活尚有争议,但ALAS是限速酶和主要调节酶,血红素合成降低导致其后的ALAS活性增加,净结果是增加血和尿中的ALA浓度。
第三是铅抑制血红素合成酶(或称是铁络合酶)。血红素合成酶的作用是催化亚铁掺入卟啉结构中,该酶受抑后,红细胞中原卟啉(EP)增多,红细胞原卟啉(EP)因不能充分掺入铁而与红细胞线粒体内含量丰富的锌结合,导致锌原卟啉(ZPP)增加。铅抑制粪卟啉原氧化酶,阻碍粪卟啉原氧化为原卟啉,结果使血中粪卟啉增多,尿排出粪卟啉增多;所以尿中ALA、粪卟啉及血液中EP或ZPP测定都是铅中毒的诊断指标。
第四是铅影响珠蛋白的合成,而珠蛋白的合成后,和血红素结合才能形成血红蛋白。
铅作用部位 血红蛋白合成 代谢产物变化
甘氨酸 琥珀酸辅酶A
①ALAS——→↓
ALA --------→血和尿 ALA↑
②ALAD—//→↓
胆色素原
↓
尿卟啉原
↓
粪卟啉原-----→血和尿 粪卟啉(CP)↑
↓
原卟啉------→红细胞Zpp↑
③铁络合酶—//→↓
血红素
④珠蛋白↓——→↓
血红蛋白-----→红细胞Hb↓
由于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导致骨髓内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血液中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此三种细胞内的嗜碱性物质都含有线粒体与微粒体碎片及核糖核酸(RNA),有人认为此三种细胞不过是由染色技术所造成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其原因可能是铅抑制了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以致大量嘧啶核苷酸蓄积在细胞浆内,并妨碍微粒体RNA的降解。
溶血
铅中毒贫血不仅是由于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也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铅可抑制红细胞膜Na+/K+—ATP酶的活性,使红细胞内K+逸出,致细胞膜崩溃而溶血。另外,铅与红细胞表面的磷酸盐结合成不溶性的磷酸铅,使红细胞机械脆性增加,亦为溶血的原因。急性铅中毒时溶血作用较明显,慢性铅中毒时以影响卟啉代谢为主,溶血作用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