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铅中毒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铅对中枢神经系统往往会造成永久性的损害。据上海市有关儿童研究机构对43名脱离铅污染环境的学龄儿童随访观察3年发现,虽然他们的血铅水平已明显下降,平均值由3年前高于每升250微克下降到每升190微克,下降了25%,但是3年前血铅平均水平高的儿童,他们的双手动作协调能力和注意力分配能力依然不如血铅平均水平相对较低的儿童。另有一项长期跟踪调查也发现,儿童2岁时的血铅浓度与10岁时的智力和在校成绩相关。还有一项研究追踪调查了15例过去曾有中度铅中毒史而当时血铅水平已恢复正常的儿童,发现其运动、记忆、语言、空间辨别和注意力集中能力,都比居住区域、社会经济阶层、父母智力水平、年龄、性别相同而没有铅中毒病史的儿童差。这些都说明,脱离铅污染环境虽可使血铅水平下降,但仍不能使已受到损伤的神经、心理发育恢复到原先的水平,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铅对儿童的影响与成年人不同,儿童是以神经发育的毒性作用为主,而这种毒性作用可能导致长时期的功能紊乱。
再次,铅中毒对机体的损害具有广泛性、多系统性。铅对神经、血液、消化、循环、泌尿、免疫、内分泌、生殖系统等都具有广泛的毒性作用。研究表明,铅在开始时是对体内的一些生物大分子起作用,继而影响细胞功能,其方式一是占领酶或生物分子的活性基因,使之失去活性;二是置换出某些金属酶的辅基;三是竞争某些生物大分子的结合部位,非正常地调节其活动;四是裂解分子间的结合键;还有是发挥细胞因子样的调节作用等。因此,铅是一种对全身各组织器官都有广泛亲和力的毒物,随着血铅水平的提高,受累系统就会由单个变为多个,受累程度也越趋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