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毒不除,补钙锌铁等于白补!” 因为铅与钙锌铁均以二价形式存在于体内,并且它们结合的细胞靶位相同,而铅的金属结合力更强,所以,如果体内铅含量过多,补充再多的钙锌铁人体都是正常吸收的! 根据您孩子的具体情况,建议排铅后,再选择适当的补钙锌铁产品! 另外,我想和你谈谈“补钙”的问题。 近年来,补钙已成了热门话题。这主要是因为,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正威胁着人群的健康,人们希望通过补钙来预防或治疗;孩子在家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高大健壮、牙齿坚固,于是自然就想到补钙这一招。此外,有些人听说,补钙还有减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等多种作用。与此同时,商家抓住机遇,开发了许多含钙制品来满足人们的需要。根据有关方面统计,目前市场上声称含钙的保健食品、药品,以及饼干、果冻等食品共有300余种,其中属于保健食品的就有120种。 虽然我国大多数人没有喝牛奶的习惯,而吃紫菜、虾皮、豆制品、芝麻等含钙丰富食品的量也不多,所以从正常膳食中很难获得足量的钙。但是,当老百姓面对种类繁多的钙制品,如雾里看花,难以作出正确的选择。最近,新闻媒体又对几种钙制品抽检结果予以曝光,原因是其中重金属铅等含量超标,更使人疑虑重重,对如何补钙没了方向。原想出钱买健康,如果补钙不当反而吃了铅,怎会不使人心惊肉跳?! 铅从何处来,大家知道,铅不仅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免疫系统和肾脏,还能使儿童智力下降。那么,某些钙制品中为何会含铅呢?这先得从市场上钙制品的品种特点谈起。市场上钙制品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是以动物为原料的无机制品,包括①由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珍珠、虾蟹壳、贝壳、蛋壳等加工而成。②由主要成分为羟基磷酸钙的牛骨、鱼骨等加工而成。③将珍珠、牡蛎等再加工制成含多羟基碳酸钙、多羟基磷酸钙、磷酸氢钙的钙制品。 第二类是有机盐类钙制品,包括乳酸钙、柠檬酸钙、葡萄糖酸钙、醋酸钙等。第三类是钙与氨基酸结合而成的有机钙制品,如苏糖酸钙等。 在以上三类钙制品中,如果产品原料本来含铅较高,而这些铅又不能在加工中被去除,一旦在投产前未对含铅量做检验,或生产过程中把关不严,成品钙剂中含量就有可能不合格。原料中铅含量容易过高的,主要是动物骨骼和海洋生物。例如,牛等大动物吃的食品中含铅较高,经消化吸收后铅就会沉积在骨骼中;甲壳、贝壳类生物,如果生存的海洋环境受到重金属污染,或有些海水本身就含铅,铅就会通过食物链富集起来,使生物体内铅的含量较高。此外,为了保护人体健康,我国把铅含量的限制指标订得很严格,即1000克产品中含铅不得超过0.5毫克,如果生产设备条件差、操作卫生差,产品往往就无法达到标准,结果铅含量就会“超标”。 选择多注意 钙制品中铅含量“超标”,与所使用的原料有很大关系,因此与钙制品的种类也有一定关系。但是,并不是说所有以动物骨骼和海洋生物为原料的钙制品,一定都有这样的问题。为此,注意钙制品种类的同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种选择钙制品的方法。一看批准文号。钙制品的批准文号可分为保健食品类、药品类、食品类等,审批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保健食品类钙制品应有卫生部的批准文号,药品类的钙制品应有省、市级卫生行政机构的批准文号,否则可能是黑户口、“地下作坊”的产品。二看生产厂商和品牌。有良好业绩的生产厂商很重视自己的名誉,因此会严格遵守良好的工艺操作规范,产品质量较稳定,而有的厂并不重视产品质量管理,而是热衷于花大钱作广告,所以不能认为广告越多的产品质量越好。三看成分。钙制品的主要成分不同,但其吸收率都在30%左右。对不同的人来说,适合服用的钙制品也不相同。例如,碳酸钙类不适宜胃酸缺乏的人;葡萄糖酸钙不适宜于糖尿病患者;醋酸钙不适宜于心功能不全者;乳酸钙分解后的乳酸易使人疲劳;磷酸钙含磷高,慢性肾炎患者应禁忌;等等。四看含钙量和来源。根据自己的要求加以选择,人对钙的摄入并不是越多越好,对此应有所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