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如何排铅 中草药防治有前景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5年9月2卷9期 发布日期:2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4/2 9:43:09
  铅对机体的影响涉及神经、血液、免疫等多个系统和器官,但神经毒性最为突出。尤其小儿神经系统正处于快速的发育和完善时期,特别容易受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又由于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健全,轻微的铅负荷增加即能引起神经生理过程的损害。许多研究已证明,铅对小儿神经系统的损伤比成人更显著,危险性也更大。儿童接触低浓度铅,即可引起行为功能改变。常见的有模拟学习困难、空间综合能力下降、运动失调、多动、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侵袭性增强和智商下降等。熊海金等报道,儿童血铅与智商呈显著负相关,血铅升高100μg/L,智商下降6.67分。戚其平等研究表明,血铅增高对儿童体格发育及其动作行为、语言能力的发展等29个方面存在负面影响。铅中毒不但引起儿童智能发育障碍,还引起体格生长落后。如颜崇淮等对上海市婴幼儿血铅水平的调查研究表明,血铅水平的几何均数与儿童身高、体重及头围的Z标准分呈显著的负相关。铅对神经的损害与海马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证明,铅可选择性进入海马组织,破坏其结构和功能,诱发细胞凋亡,损害学习记忆功能,凋亡率与染铅浓度呈正相关。如铅可使一氧化氮(NO)减少,直接影响海马长时程增强效应(LTP)的形成和维持,从而降低突触可塑性,损害学习记忆;铅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增强、自由基增加,直接损伤各种酶类、载体、受体、通道等功能蛋白质,还可损伤遗传物质DNA和RNA以及各种生物膜等,使机体总抗氧化能力(TAOC)降低,导致细胞结构破坏、功能异常,影响学习记忆功能。另外,铅对心血管、肝脏、肾脏、骨骼等器官也有一定毒性作用。铅对胃黏膜有直接作用,可破坏其再生能力,使之出现炎症性变化。对肾脏的损害主要是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的功能,抑制Na+-K+ATP酶等的活性,引起肾小管功能障碍甚至损伤。
  由于铅的神经毒性作用往往可以在明显的临床表现出现之前造成儿童智能发育的损害,因此研究和预防铅中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药治疗    对于铅中毒的防治,除消除环境铅污染,控制儿童玩具和学习用品含铅量及健康教育外,主要为驱铅治疗。目前常用的药物即螯合剂类,如二巯基丁二酸,为美国国家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正式批准的驱铅药,该药主要通过与铅结合成水溶性络合物从肾脏由尿排出,适用于BPb含量>2.16μmol/L儿童铅中毒的治疗。而此类药物最大缺点是不易穿透细胞膜驱除细胞内铅,且在排铅的同时非特异性排泄内源性的必需微量元素(钙、锌等)及维生素(B、E、C等)。络合剂使用量大时对肾脏亦有损害。因此使用络合剂的同时常加辅助性药物如必需微量元素(钙、锌等),既防止其内源性的丢失,又可与铅竞争配体而加速解毒过程,增强驱铅效果,以减少铅吸收,降低内、外源性铅接触的毒性。而且研究表明,维生素B1与CaNa2EDTA的协同作用不仅可能与维生素B1及其代谢产物与铅形成更易排泄的复合物有关,还可能通过降低CaNa2EDTA的离子特性,使其容易进入细胞,从而有效地螯合细胞内的结合铅。但具体的驱铅机制及化学过程尚不明确,而且这些药物目前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还有待于临床加以验证。
  由于西药在排铅的同时有着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首先是对机体脏器造成损伤;同时可能或多或少排出多种人体必需的元素,引起人体微量元素代谢紊乱,从而干扰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功能。因此研制具有平缓的排铅效果、无毒副作用和可供长期服用的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中草药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因而被许多研究者所瞩目。
                                                  作者:张喜莲 魏小维 马融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west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