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滩工业园附近村民近日反映,数十名儿童疑因工业园区企业污染导致血铅超标。当地政府日前组织205名儿童进行抽血检验,称203人检测结果正常,仅两人为轻微超标。当地卫生局副局长称,两次检测结果不同可能是抽血位置和检测方法差异导致的。(7月8日《新华网》)
血铅检测本是一项简单的医疗技术,但此次吉安儿童血铅超标却出现了个人自发检查和政府组织检测结果大相径庭的两种结果,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近年,经媒体曝光的儿童血铅超标事件层出不穷,陕西凤翔、湖南武冈、云南昆明、龙岩上杭、湖南郴州等地均有涉及。与江西吉安相似的是,一些地方在事件曝光后不是遮遮掩掩就是托词百出,或不提供检测,或检测结果误差较大,导致公众不满。
其实,透过众多儿童血铅超标事件,背后是当下国内不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经济发展、环境受损”的怪圈。一些地方脱离实际,盲目追求“高速度”,片面追求GDP,不惜破坏生态、污染环境,其结果是伤害公众的身心健康。一些时常出现的包括儿童血铅超标在内的工业污染事件,都与受害群众居住地周边建有工业园以及工厂有联系,这导致了群众产生了工业园“恐惧症”。
可以肯定的是,环境污染是导致儿童血铅超标的直接原因。而类似吉安市卫生部门领导“两次检测结果不同可能是抽血位置和检测方法差异导致的”的托词我们也屡见不鲜。这种并不高明的借口,无非想将公众和媒体的视线转移,进而起到隐瞒真相的最终作用,不但难以令人信服,更容易引起公众不满。
要杜绝工业园“恐惧症”及由此产生的血铅事件在其他地方再度上演,必须修正政府部门和官员唯GDP论的错误政绩观,从根源上杜绝地方利益小团体的逐利冲动。这一切,前提就在于地方政府清楚地意识到经济发展与公众健康并不是一对“非此即彼”的命题,不再纠结于“要发展还是要健康”而无法自拔。因为不管怎样,任何以公民身体健康为代价的所谓发展,即便数字多么辉煌,都是毫无意义的。(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