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儿童铅中毒的诊断和分级
作者:傅松涛 文章来源: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6/23 10:12:00

    进行儿童铅中毒的诊断和分级要综合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㈠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

    铅对机体几乎所有的脏器和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由于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各有其特点,受到铅损伤后,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铅中毒主要影响儿童的智能和行为发育,受到铅毒侵袭的孩子,早期主要表现为认知和心理行为的异常,这是由于铅阻滞和干扰神经信息感知、传导、整合、传出和效应而造成的。在认知方面,可出现注意力涣散,视知觉和听知觉迟缓,阅读和理解能力下降,运算和写作能力下降以致学习成绩下降等。与此同时还会有不良行为的增多,如多动,反应慢,运动不协调,异食(爱咬指甲、吃手指、和墙皮等),易激惹,攻击性及反社会性行为增多等。随着病程的延长,大多数孩子会出现逆境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降低,这是大脑皮层高级神经活动受到阻滞的结果,孩子会表现出胆小退缩,思维局限,受不了委屈,易哭闹,粘人,不合群,情感淡漠,孤独甚至自闭等。此外,临床上可表现为:

    1、精神行为:多见没精神,爱打瞌睡,情绪时好时坏,有的表现的爱烦躁、易激惹和攻击行为增多,年龄小的孩子则会出现交友和交流困难。

    2、神经系统:多见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易疲乏,记忆力减退和学习成绩下降。有的孩子会经常叫嚷头晕、头疼、恶心;有的会出现视力和听力减退,反视听应变慢,或者看书丢三落四;严重的会有手、足麻木和无力,垂腕、垂足,外周神经麻痹,瘫痪、惊厥、抽搐,甚至死亡。

    3、造血系统:面色苍白,口唇、甲床和掌纹变白,贫血,

    4、消化系统:食欲不振,口腔有异味,龋齿增多,齿龈有黑线,偏食,喜欢闻汽油味,喜欢咬异物(手指、指甲、玩具),时常叫嚷肚子痛。有的会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

    5、免疫系统:体弱多病,免疫力低,经常感冒、发烧,一生病就易咳嗽和高烧,反反复复。

    6、组织代谢:由于钙锌铁等二价金属离子的吸收、代谢和功能活动受到阻滞,孩子总是表现的缺钙、缺锌、缺铁。容易出现腿抽筋、龋齿、佝偻病、贫血、异食癖、腹泻、急慢性感染、厌食、脱发、皮炎、免疫力减弱和智力下降等,影响生长发育。

    7、骨骼、运动系统:长得慢,身高和体重总是不增加。些孩子经常感到膝关节下面疼痛,运动总是不如其他孩子协调,老爱笨手笨脚,磕磕碰碰。

     8、心血管系统:心慌,乏力,自汗,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高血压,心肌炎等。研究表明,儿时铅中毒,成年后发生脑中风和冠心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9、其他:肝肾功能不全(糖尿、氨基酸尿),内分泌功能紊乱(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减少),肥胖等。

    其中,铅中毒儿童的学习行为总是与其他孩子有较大的差异,很容易引起大家的关注。对这些表现早期予以警惕,积极配合医疗机构的血铅检查是不难发现儿童铅中毒的。

    ㈡血铅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光化学和电化学两种:

    1、光化学法  是利用铅原子特定的发射和吸收光谱,对其浓度进行测定的方法。包括直接测定样品中铅原子的发射光谱的质谱法,和测定样品对铅原子特定光谱吸收量的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所用仪器价格比较低廉,在我国比较普及,目前多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和原子吸收钨舟法。

    2、电化学法  原理是要求铅必须从其复合物中分离出来,并且以游离态Pb2+离子存在,在镀汞的石墨电极上加负的电势使游离Pb2+被电镀在镀汞的石墨碳电极表层。然后在特定条件下,使Pb2+从电极表层再大量溶出,产生电流而对其浓度进行测定的方法。此电流值正好与血样中铅浓度的大小成比例。包括微分电位溶出法和阳极溶出(伏安)法等。微分电位溶出法与阳极溶出伏安法不同的是,后者靠工作电极上加入反向电势使Pb2+溶出,而前者靠化学试剂(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或还原作用使其溶出。我国多用微分电位溶出法,由于在溶出过程中没有电流流过工作电极,对样品溶液中存在的电活性物质干扰不敏感,因此样品不消化完全可以进行测量,由于溶出信号进行了微分处理,灵敏度大大提高,对浓度很低的痕量元素也能测定。

    ㈢辅助检查

    1、 血象:幼稚和破碎红细胞增加

    2、 血生化:血红蛋白减少,游离原卟啉和锌卟啉增加

    3、 影像学: 膝关节X光片可见胫骨颈高密度铅线;脑核磁可见皮层、海马回和丘脑周边有水肿和钙化改变。

    ㈣日常生活中有无长期接触铅污染环境或物品的风险,如油漆涂料、汽车尾气、蓄电池、电子产品等;以及孩子是否有不良的卫生习惯,如异食癖、啃咬手指或玩具等。

    目前,血铅检测是进行儿童铅中毒诊断和分级的唯一指标。 美国CDC的《儿童铅中毒指南》指出:血铅水平超过或等于10ug/dl(即100 ug/L),无论是否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体症及其他血液生化变化即可诊断为铅中毒,并且把儿童的血铅水平分为五级,用以表示不同的铅负荷状态:

    Ⅰ级:<10ug/dl。相对安全(但已具胎儿毒性,易使孕妇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

    Ⅱ级:10-19ug/dl。可影响神经传导速度和认知能力,使儿童易出现头晕、烦躁、注意力涣散、多动;

    Ⅲ级:20-44ug/dl。可引起缺钙、缺锌、缺铁,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运动不协调,视力和听力损害,反应迟钝,智商下降,厌食、异食,贫血,腹痛等;

    Ⅳ级:45-69ug/dl。可出现性格改变,易激惹,攻击性行为,学习困难,腹绞痛,高血压,心律失常和运动失调等;

    Ⅴ级:≥70ug/dl。可导致多脏器损害,铅性脑病,瘫痪,昏迷甚至死亡。  

    此外,国内外尚有学者应用发铅、骨铅、尿铅、乳汁铅和脐带血铅进行机体染铅情况评估的。其中,发铅代表在这段头发生长期间机体摄入铅的情况,由于易受发质和头发污染的影响,检测结果偏差较大,可接受上限的参考范围为7-14 ug/g;骨铅,尤其是牙齿铅基本能反映从胚胎受孕到检测采样这段时间内,机体摄入和蓄积铅的情况,由于样品不易采集,临床基本不用;尿铅主要反映机体排泄铅的实际情况,一般血铅越高尿铅越多,在进行排铅治疗时尿铅会出现排铅峰值,临床可依此来监测排铅治疗的效果;乳汁和脐带是产后产前母子沟通的纽带,乳汁铅和脐带血铅基本可以反映铅通过母体向胎儿转移的程度,铅含量越高,儿童发生继发性铅损伤的风险越大。

文章录入:fst    责任编辑:f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