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站军姿就晕倒,眼睛耳朵“坏”得早,脾气越来越暴躁,体育锻炼没处找。好日子,弱孩子,爸爸妈妈很烦恼。的确,营养越来越好,孩子体质却越来越差的怪现象让很多父母感到疑惑。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本报记者就家长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心的健康问题,采访了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的专家们。
孩子体质令人担忧
【现象一】新学年开学军训,只站了几分钟军姿,各班就有同学陆续晕倒,一下午竟然晕倒了二十几个人。“现在孩子的体质太成问题了,我们上学时也军训,很少有人晕倒。现在才站了几分钟,就晕倒好几个。”西宁市某中学年轻的程老师表示,现在的不少学生一跑就喘,一晒就晕,“外强中干”的体质确实令人担忧。
★点评:身体不适的学生中,更多的是头晕乏力。长时间站立,加上情绪紧张,引发大脑短暂性供血不足,继而出现暂时性的昏厥,这些多是不良生活习惯及心理因素造成的。
◆支招:青春期体质决定一生身体状况,所以孩子早餐应尽量保证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不但要吃,要均衡,还要动起来。缺乏锻炼造成的后果是肥胖儿童不断增加。
【现象二】五六岁的小孩就成了“小眼镜”,十几岁的年龄却是几十岁的听力。不少人提出疑问,是什么夺走了孩子的“耳聪目明”?小学教师王老师说:“以前还能照顾眼睛不好的孩子,可现在不但‘小眼镜’越来越多,很多孩子的听力也不行,家长们都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坐前排,可我们一点办法也没有。”
★点评:省妇女儿童医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孟生华介绍,儿童看电视时间过长、上网、不正确的读写姿势等生活习惯都是造成儿童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城市儿童低视力的原因中,常被忽视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远眺环境。同时,戴着耳机听歌会导致听力下降,要特别注意。
◆支招:孟生华建议,最简易的护眼方式是每用眼40分钟左右,向远处眺望10分钟。另外,家长在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良好的学习环境的同时,应严格控制孩子看电视和学习的时间。特别是周末和假期时,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年龄小的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应保持在15分钟至20分钟。
【现象三】小军8岁,体重竟然40公斤;小敏15岁,体重还不到35公斤。这样的“小胖墩”和“小瘦猴”都让父母很担心。过度肥胖和过度消瘦的现象,在现在的孩子中是并存的。要么就是想吃就吃,毫无节制;要么就是为了保持身材,刻意节食,但结果都是造成身体素质下降。
★点评:从临床来看,学生营养不均衡主要体现在过度肥胖和过度消瘦。营养过剩是因为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希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物质生活条件,所以只要孩子喜欢往往都会尽力满足,再加上孩子对食物本能的向往,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变成了“小胖墩”。学生片面追求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加上不良的生活方式,还可能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埋下“定时炸弹”;过度消瘦主要体现在一些高中女生身上。很多女孩子为了保持身材,刻意节食,或者养成了喜欢吃零食、不爱吃主食的习惯,造成营养不良。
◆支招:家长应大力普及学生的营养知识,在膳食安排上要做到食物多样、定时定量。青少年应多吃谷类、粗粮和杂粮,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避免盲目节食。
生活品质要精心打造
【现象说事】
现象一:踢毽子、跳大绳、打陀螺、跳皮筋、打沙包、老鹰抓小鸡……无数经典的老游戏伴随着人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如今的孩子拥有越来越多高科技的玩具,可他们从中得到的快乐却越来越少。甚至一些劣质玩具,正在危害着孩子的健康。
★点评:玩具对现在的孩子来说,不可缺少。但一些塑料玩具,却含有很多化学成分,危害孩子的健康。特别是一些颜色过于鲜艳、油漆味很重的玩具,儿童如果长时间拿着这类玩具玩耍,就很容易中毒。在省妇女儿童医院接诊的儿童中,铅中毒的病例很多,除了一些含有化学成分的玩具外,刚装修过的房子,如果未经1个月至2个月的通风就马上住人,也很容易引起孩子铅中毒。
◆支招:家长在给孩子挑选玩具时,应尽量选择标有合格厂家及通过国家质量认证的玩具,比起塑料玩具,毛绒玩具对孩子健康的危害要小一些。此外,家长应经常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到屋内,对孩子的身体有好处。
【现象二】:居住环境的封闭、课业负担、父母繁忙的工作,使孩子不得不选择留在家中独自玩耍。采访中,一位老人对记者说:“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却只能与孤独为伴,可怜啊。”
★点评:父母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交流,以防孩子精神空虚。另外,课业负担在很大程度上给孩子带来了心理压力,许多孩子因学习、考试而产生一系列身体和心理疾病,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焦虑、抑郁等。
◆支招:陪孩子多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在孩子活动时,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运动。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到乡村走一走。亲子运动一方面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增进家人间的感情,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一种信赖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孩子,使孩子的语言和思维能力都有所提高。亲情是提高孩子生活品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心理健康不能忽视
【现象说事】
厌学、早恋、使用暴力、甚至轻生……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正以各种形态日益凸现。记者了解到,有的学生最讨厌的人竟然是妈妈和班主任;最苦恼的事是找不到知心朋友;最希望的事是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场;一些很优秀的学生高考过后竟然声嘶力竭地大叫,并把所有课本撕得粉碎。心理医生们发现,不少孩子都受到焦虑、偏执、孤僻、人际关系不适等心理问题的困扰。
★点评:除了身体健康和生活健康外,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小时候有爷爷奶奶宠着,有父母娇惯,长大后对挫折和压力没有一点抵抗力,这和父母的教育有直接关系,很多父母甚至在孩子上学后,只要求孩子学习成绩好,其他生活上的所有事情都由父母代劳,这是错误的。这样只能让孩子越来越脆弱,适应社会和外界环境的能力也越来越差。
◆支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平时应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家庭教育方式会直接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不良教育方式与少年儿童行为异常、焦虑、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严厉、专制、溺爱、放任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预防儿童心理问题,采用“逆向思维”更有益,例如不要过分关心孩子,以免孩子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自大、目中无人;不要太亲近孩子,鼓励孩子多与同龄人相处;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心理;不对孩子喜怒无常,高兴时要星星要月亮也答应,生气时就对孩子乱发脾气,这样会使孩子的情绪反复无常;不要欺骗和无谓恐吓孩子,致使自己的权威性降低;更不要在孩子的同龄人面前批评或嘲笑孩子,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尽量帮助他去分析问题而非事无巨细安排到位,要培养孩子自强自立的能力。(作者:幼丽 漆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