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无生态权,儿童铅中毒悲剧难止
作者:薛涌 文章来源:《新快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3/20 15:14:44

  在许多中国人看来,如果容许地方有这么大的权力参与扯皮,那么就会妨碍发展。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所证明的则是恰恰相反。地方权力的运作,阻碍了许多盲目的发展。比如‘郊区化’已经被公认为是一种‘发展病’。这个小镇比中央政府更有效地抑制了这种病症的恶化。

  最近曝出一则骇人听闻的新闻:湖南嘉禾县250名儿童血铅超标,部分家长因为想去外地体检而被嘉禾县公安局抓走。县政府的材料称,通过对部分人的拘留打击,“实现了打击少数人、教育一大片的目的”。引发中毒事件的炼铅企业腾达公司,曾被县市两级环保局几度叫停,但仍继续生产。“腾达”附近泥土铅含量超标5.52倍,毒害附近三村,中毒孩童脾气暴戾、成绩下降。县环保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该县未经环评的企业达309家。县环保局长雷向东说,作为贫困县,嘉禾急于发展经济,一批从周边省市淘汰的企业来到嘉禾,不做环评就开始上马生产,“经济落后了,好不容易来几个企业,你就不好去管”。

  从报道上看,地方政府的行径已经构成了犯罪。如果有关的官员因此下了监狱,则确实“实现了打击少数人、教育一大片的目的”。不过,即使数位官员下狱,铅中毒的儿童也会终身受害。更不用说,全国未被揭发出来的同类案例有多少。由此我们不能不问:是否能够发展出一套有效的制度机制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

  作为对照,不妨讲一讲我在美国的零星观察。

  我住在波士顿西部的远郊,每周两次开车进城上课,周五下午三四点回家开到邻镇时总遇上堵车。我走的是所谓“二号路”,即当地的一条主要高速公路。即使在近郊处,一上此路就一帆风顺。堵车的这个镇则离波士顿有30多公里之遥,大片旷野和自然保护区随处可见。这种远郊堵车是否有些太荒唐呢?

  问题主要发生在一个路口。那路口不仅没有立交,连红绿灯也没有,就是一个大转盘。五条路的车在高峰期会合到这里,当然要堵车了。其实,这里修个立交乃举手之劳。第一,大转盘四周主要是旷野,基本没有拆迁问题。第二,奥巴马的刺激经济计划给整修“二号路”一大笔钱,显然经费不是问题。第三,州政府也把整修“二号路”作为重点项目。但是,虽然“二号路”沿途到处大兴土木,最需整修的大转盘却毫无动静。

  后来一打听才明白了究竟:此镇居民反对摘除这个瓶颈。他们觉得现在越来越多在城里上班的人搬到远郊,每天开车穿过他们的镇,带来噪音和污染等麻烦。这个大转盘,是限制远郊发展的必要交通瓶颈。如果“二号路”变成一马平川,岂不有更多人到远郊买房、过镇的车辆更多?结果,有这一小镇挡道,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没有办法。我等邻镇居民就更无能为力了。

  这不过是美国随处可见的“地方权力”的一个小例子。我这个喜欢荒野和新鲜空气的人也开始感念这个小镇:有这个瓶颈把门,我家周围就能保持清静。

  回头再看看湖南嘉禾县的恶性案例,体现的其实是同样的问题:发展与环境的冲突。所不同的是,当地居民没有我的邻居们所拥有的对自己家乡的生态权。中国的村民自治已经搞了许多年了。如果将这种自治权扩大,赋予居民以生态权,类似问题就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

  比如,各地可以成立跨村的居民委员会,由选举出来的代表们审议当地各种发展项目,把审批权从县政府让渡到这个委员会。如果有这样的制度机制,“腾达”就很难在湖南嘉禾县立足。也许有人会说:“这样一来,各地没完没了地扯皮,还怎么发展?”放心,难道这么穷的地方,老百姓不希望发展吗?从美国的经验看,各地自治的小镇,往往竞相提出优惠的条件吸引企业到本地扎根,只不过他们要求这种发展要符合当地老百姓的利益。在地方和企业的这种讨价还价中,发展和环境也更容易达到良性的平衡。

  在中国的具体环境中,这种机制还有额外的好处:钳制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钱权交易,帮助中央政府消除地方政府的腐败,并通过就地解决问题而减少了上访,既减轻了政府的行政负担,又增加了社会稳定。我们或可以说,这种机制就是把现有的人大政协的体制往基层下放。连中央政府都要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地方政府就不应该吗?

文章录入:ljy8088    责任编辑:ljy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