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铅中毒事件:32家铅厂因血铅事件停产 “断腕”救赎
作者:杜光利 万… 文章来源:铅中毒资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2/16 10:44:40
体搬迁。按照“环城路内的村仍在环城路内选址,环城路外的村在环城路外选址”,确定具体搬迁方案。

  但柿槟村就很难成为治理环境的战场。该村在豫光金铅的东南角,几乎“紧贴在一起”,这个2000多人的村庄拥有多个企业和实体,人均年收入1.2万元,是济源最富裕的村庄。这里的服务功能齐全,村民住的是经统一规划的180平方米的红瓦别墅。

  济源市给柿槟村提供了三套搬迁方案,人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因为自我利益的不同,一部分人坚持不搬,一部分人愿意搬迁,但在“是搬到城西还是城东”的细节上,意见无法达成一致。

  “这么好的村子,一搬就垮了。”这个血铅超标人数最多村庄的村民谈起搬迁心情复杂。

  “柿槟村有货场、煤炭运销,有铁路专线,村办企业产值达八九亿元,年纯利润2000多万元,村子搬走的话,1400万元的收入就没有了。”济源市委一位干部对记者分析道。

  自从1986年豫光金铅搬迁建成以来,与它相关的环保和安全意识始终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1000米防护区没人在乎,于是被日渐拓展的城区吞没。

  即使是在环保意识日渐增强的近几年,柿槟村经规划新建的新村不断铺展,又朝豫光金铅靠近了200米左右。

  济源铅业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严格划定的安全防护距离未被遵守,这是一个历史和社会问题。不只是在济源,像豫光金铅1000米防护区被城区吞没的例子在各地都已司空见惯。

  豫光金铅的生产历史较长,因早期工艺还较为落后等原因,对人居环境的伤害是肯定的。就涉及的村庄而言,目前,追究形成铅环境最大的“元凶”,似乎是一件颇尴尬和难为情的事。这一点,生活在克井镇、承留镇的人十分清楚。

  “就像吃自己尾巴的鱼一样,我们也在伤害自己。”克井镇一位居民如此形容当地铅冶炼“疯狂症”给环境带来的灾难。

  10月25日,距柿槟村村北约600米处的柿槟电解铅厂,是柿槟村的村办企业,年产能为3.5万吨,每年有五六亿元的销售收入。此刻它的大门紧闭,炉子熄火,只有几个留守人员驻扎在那里。

  此外,在承留镇道路两旁,林立的铅冶炼厂则是周围人以集资、入股方式建起来的。一方面是豫光金铅依托生产工艺的四次革命性升级,倡导“绿色冶炼、环保发展”的理念;一方面,在当地民间资本的蜂拥下,落后、高污染的炼铅术在这里找到了新的栖身之地。

  据了解,在2000年前后的几年里,由于市场行情好,甚至投资几十万元就可以开一个小型铅冶炼厂,一时济源市几千吨到几万吨规模不等的小铅厂遍地开花。

  据知情人士介绍,为了减少投资成本,小铅厂的私人投资者认为环保治理是“白费钱的投入”,便将产业链条中的环保治理工艺砍掉,这笔资金占总投资的1/3,造成有的厂排出的有毒烟气就是铅蒸汽。

  有报道称,2004年济源市淘汰了72口烧结锅,按产业政策,济源当地不少小铅厂在两三年前就该被关闭,但一直未执行到位,使32家小冶炼厂暴利和污染岁月得以延续。

  而今济源市实施完整的医疗救护和环境治理方案,费用高昂。这个城市为一度忽略了产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行业整顿

  以环保之名,济源关闭烧结机铅冶炼产能,从国内第一大铅产区河南传来的消息,一时在业内引起不小的恐慌。

  据了解,目前,国内铅总产量为320万吨/年左右,截至2008年底,国内仍有落后烧结锅炼铅产能60万吨,环保不达标、能耗高的烧结机炼铅产能近150万吨,两者相加占全国铅产能的65%。

  9月2日,环保部对外透露,环保部正会同发改委等八部门抓紧制定《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并在全国开展重金属污染企业的排查和执法大检查活动。

  事实上,在环保部发布此消息前,包括河南在内的重金属生产大省已经开始自查整顿。

  来自有色金属行业的一份资料显示,我国铅锌业生产布局,依据铅锌矿产地的分布和建设条件,经过40多年的发展、建设,现已形成河南 、湖南、东北、两广、滇川、西北六大铅锌采选冶和加工配套的生产基地,其铅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5 %以上。

  除上述六大铅锌生产基地外,内蒙古、江西、贵州等省区也建设了一批中小型矿山。“零散的全国各省都有”。

  令业内专家担忧的是,有矿山的地方就有铅冶炼,不少矿山作为铅矿原料供给基地,由于技术手段有限,其把全矿炼成粗铅,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