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儿童铅中毒比例排全国前列 膨化食品是“主凶”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都市时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8/28 8:57:12

    作为一种人体内不需要的金属,铅在人体中的出现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身体健康。昨天从云南省少儿铅防治办公室获悉,2008年,经过对全省1万多名14岁以下的孩子筛查发现,30%的孩子存在铅中毒。而在个旧、兰坪、东川等地区的筛查结果让人吃惊,铅中毒孩子的比例达到50%—60%。

    云南作为金属王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加速着云南经济发展,同时,这也让云南成为铅中毒的重灾区。除北京、山西、河南等地外,云南的铅中毒一直排在全国靠前的水平。可喜的是,昆明的铅中毒百分比已经从2003年的50%下降到近几年的30%。

    “有的村子,只要一检查,所有的孩子都是铅中毒,因为他们家中就有矿石,他们的游戏场所就在矿堆上。甚至有些孩子已经达到400微克/升。”云南省少儿铅防治办公室主任刘大昆说。

    铅中毒影响了很多孩子的一生,由于没有办法脱离他们的生活环境,积累在牙齿、骨髓、血液、肝脏等部位的铅,影响着孩子们的大脑,继而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

    “在兰坪的一些很大的村庄中,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为什么呢?铅中毒影响着孩子的智力和健康成长。”刘大昆说,在一些村庄的半山腰有一个铅锌矿,“村庄中的水源污染非常严重,种出来的玉米都有很高的铅含量。只要他们在这个地方生活,就会存在铅中毒的问题。”

    这次筛查中,1/3的儿童都是轻微的铅中毒

    2003年,昆明市曾对13880名儿童进行了铅中毒现状调查。这次被称为人数最多、范围最广、采取样本最多的调查发现,50%的儿童存在铅中毒问题。而2007年,再次的调查结果仍不容乐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000多名小学生中,铅中毒百分比为15%,而船房小学1000多人的铅中毒百分比达到25%。

    刘大昆说:“在昆明,引起铅中毒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尾气和膨化食品、易拉罐饮料、油炸食品中的色素等,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工厂附近铅中毒孩子呈上升趋势。”

    “几乎所有小学附近都会有卖油炸食品的小摊和小商店,他们出售的东西大部分都含有色素,而同时油炸快餐的盛行也增加着小学生出现铅中毒的可能性。”

    “如果孩子经常在公路上玩耍,这势必会增加铅中毒的可能性,特别是1.2米以下的孩子,汽车尾气对他们的影响更加强烈。”刘大昆表示,近几年,铅中毒防治办都会在昆明、开远、个旧、文山、保山、临沧等地进行每年一度的检查。中毒百分比的控制目标为5%。然而,最难的问题却是,中国还没有相关防治铅中毒的法律法规。“如果国家有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财政对此进行补偿,那么我们相信我们离这一目标为期不远。”

    “在一些矿区,家长们把孩子不长个的问题归咎于营养不良,当我们告诉他是因为铅中毒时,他们都不知道铅中毒是什么。”刘大昆说,家长的不了解让防治铅中毒遇到难题。

    “最重要的是14岁以下的孩子最容易受到铅中毒。14岁以前应每年进行一次血铅检测。一旦发现血铅超标(即铅中毒),必须立即予以治疗,以防治铅毒对少儿大脑永久性的损害。”

    铅中毒的症状

    铅中毒表现为易激动、多动、注意力短暂、攻击性行为、反应迟钝、嗜睡、运动失调。严重者有狂躁、视觉障碍、颅神经瘫痪等。还会出现头痛、呕吐、惊厥、昏迷等铅性脑病的表现。刘大昆提醒家长,应留意孩子有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脾气性格改变、不长个、瘦小等表现,如果有就应带孩子进行血铅检查。

    这样预防铅中毒

    儿童如何预防

    刘大昆建议,家长应该让孩子养成勤剪指甲、餐前洗手的习惯,补足蛋白、能量、蔬菜和水果;吃水果要削皮,蔬菜应清洗干净,并监督孩子少食高铅食品(如皮蛋、膨化食品、铁皮罐头等)和易被铅污染的食品(如街边小吃、早晨前3分钟的自来水);不要让孩子养成啃咬有油漆、颜料和油墨的玩具和学习用品的习惯;避开交通繁忙的马路(汽车尾气含铅高)和工业厂区(冶金、化工、煤焦等);家长回家后应先换掉工作衣,做饭前要洗手。

    孕妇如何预防

    铅是一个亲神经系统和胎盘的毒性重金属,孕期妇女处于铅暴露的环境中可以造成死胎、流产、胎儿畸形,若胎儿得以存活,则因毒性作用使宫内生长迟缓,胎盘供血及供氧不足造成早产。刘大昆建议,1、孕期居室不装修;2、减少在马路上的停留时间;3、定期做室内清扫,清扫时用湿布擦拭,以减少铅尘的飞扬;4、不吃含铅食品;5、定时定量吃饭,保证吃早饭;6、多吃牛奶、新鲜蔬菜、水果;7、多吃肝类、血类、豆制品、海产品等食物。如果周围环境条件不好,应定期到验铅定点医院检查,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防治。

    云南省少儿铅防治办公室指定昆明当代妇女儿童医院为铅防办防铅检测筛查定点医院。该医院将为14岁以下的孩子和孕妇进行免费筛查。如果你对孩子铅中毒的问题有什么疑问,可致电0871—5140232(防治办)、0871—5366999(医院)进行咨询。(记者侯玉才)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